叶小文:我们感同身受
2011/05/12

  (作者为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该文全文刊登在《人民中国》2011年5月版“焦点”栏目中。)

  日本惨烈大地震,沿岸惊天大海啸,福岛恐怖核危机,连日来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连篇累牍,骇人听闻让人揪心!

  此时此刻,一衣带水的中国,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守望相助之情。要说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就是3月14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中外记者所说的,“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心情沉痛,感同身受。截至日本警察厅统计,因日本9.0级大地震而遇难的确切人数(按收容遗体计算)和失踪者报告人数,均数以万计。看着这些每天都在增长的数字,谨向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慰问。我们要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将那些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尚在灾难中的日本人民积蓄生的力量!

  我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自11日强震发生以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险情不断。目前,该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已有4个发生爆炸,3号机组的安全壳破损,核污染正在弥漫。福岛会否成为日版切尔诺贝利?核危机绷紧全球神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核电站还有最后50名工人,在冒死为3号机组加注冷却海水。17日上午日本自卫队两架直升机开始对3号机组注水作业,现场能看到有白色烟雾升起。尽管投注的水能否倾倒到目标反应堆上,尽管这样做究竟能否管用,尚不得而知,我们向那些为避免日本陷入更大核灾难而“孤注一掷”、以死相拼的人们致敬!此后,电源终于接通了,事态虽仍然严峻,泄露虽未完全遏制,但核电站总算基本趋于稳定了。我们向那些不畏艰险、继续奋斗的人们致敬!

  我们心心相印,感同身受。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灾区提供的救援帮助和救援物资。现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毫不犹豫地向日本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队赶过去了,大批救援物资过去了,两万吨汽油、柴油又源源不断地运过去了。总理宣布,我们将根据日本的需要,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透过中国在本次救援日本的行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大国气概和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中华民族历来相信,“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

  我们砥砺良知,感同身受。中国的教授们呼吁:“中日民族有2000多年交往之谊,惟近代殖民主义战争创痛巨深,今天,虽然历史遗留问题不时造成国家间政治的摩擦,但克服民族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宿命困难,需要相互砥砺良知和仁爱。我们两国一直有草根国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政治家在努力。”

  记得去年11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日本新潟举行第二次之后,中方委员应邀到日本新潟县立大学座谈。中方委员“我来沧海不扬波,万里云开喜气多。去杀胜残凭众力,大家携手唱和平。”(赵朴初赋)日本学生也纷纷表示:面对当前复杂的日中关系,我们不光要用自己的耳朵,也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媒体的报道并非完全可信,要进行直接的交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最好要有亲身的经历,眼见为实。

  我遂当场邀请20名大学生来年春天来华访问。

  后来得知,大学生们一直在高兴地准备着行程。大地震发生当天,我即打去电话,一是问候,也顺便问到行程是否延期?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地震虽然惨烈,震不掉我们的约定、我们的友情!4月初,他们果然如期来到北京。尽管他们中间就有家人、亲友在海啸中遇难,他们擦干泪水,照样如期来访。看着这些可敬、可爱、坚韧的日本孩子们,我不禁肃然起敬。百感交集,只有一句话:我们感同身受!

  日本大学生抵达北京的第二天,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唐家璇先生,即在国宾馆——北京钓鱼台,设宴欢迎。其隆重和热烈,仿佛在欢迎国宾。年逾七旬的唐家璇先生被孩子们亲切地簇拥着,慈祥地嘘寒问暖,成了忘年交的好友。唐家璇特别以出生在新潟县的战后中日关系的掘井人——田中角荣先生的话,来勉励日本大学生,传承发展中日友好的执着信念与热情,不断为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他说,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各位日本大学生通过此次北京之行,将对中国建立起更加生动、立体和客观的认识。“希望大家不仅用眼睛观察中国,更用心来品味中国,并将你们的所感所想带回日本,和家人朋友分享。”此时,他对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也是一句话:我们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中国人善良的本性。中国的老百姓大都喜欢千手观音。他们说,人家有难,我们要一千次地伸手助人;我们有难,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我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感同身受,是以生命的名义尊重生命。正如台湾青年歌手林宥嘉所唱:“有谁流过眼泪,请说;有谁没有哭过,请说;你怎么能挨过?如果那个是我,可能比你更失落。我想说,每个人都差不多,不一样的血肉之躯在痛苦快乐面前,我们都是平起平坐。全世界的脉搏,像你像我;让我们用心抚摸,是你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