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宽与中国的渊源
2017/07/05

  良宽,日本曹洞宗僧。俗姓山本。新潟县出云崎人,安永三年(1774)出生,幼时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18岁在光照寺削发为僧,后在圆通寺修行,操理佛事之余精研汉诗书法。其后云游四方,晚年回归故里,享年七十四岁。良宽一生淡泊名利,能文善诗,又有极高的书法造诣。其汉诗学习楚辞文选,得寒山诗精髓;书法学习王羲之,尤受著名碑刻《瘗(yì)鹤铭》之熏陶。良宽其人在日本佛教史中很少被提及,但他一生托钵的生涯和遗留下来的400多首汉诗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研究良宽者不乏其人。近年来似乎已形成了一股良宽热,成立了“全国良宽会”(设立于1978年,现会址:北方文化博物馆新潟分馆内),出版《良宽》杂志,吸引了一大批良宽爱好者。新潟市中央区古町通设有「ふるまち良寛てまり庵」。

  一、峨眉山下桥桩

  公元1825年,峨眉山山洪暴发,峨眉山上有一座木桥被冲毁,其中一根桥桩便沿河而下进入岷江。然后,这根桥桩穿过三峡,出东海,北上日本,在漂流了6000多公里后,次年初漂到日本海沿岸越后宫川浜(新潟县柏崎市境内)。该木桩,长约八尺七寸,宽约二尺九寸,上面篆刻有“峨眉山下桥”五个大字,一头雕刻成人头像,似为桥栏两侧的一根桥桩。这根桥桩漂来后,成为轰动日本的话题,当时的文人墨客相继题诗歌咏。其中良宽禅师的一首七绝《题峨眉山下桥杭》最为著名,被称为近世日本的诗魂:“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浜。”。该七绝诗,倾注了良宽禅师对中国的向往,对日中两国一衣带水之情感。良宽还因此萌发了朝圣峨眉的愿望,但始终未能如愿。该桥桩目前收藏于柏崎市高柳町村山家・贞观园。

  日中友好汉诗协会为了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以及文学领域的交流,也为了完成高僧良宽的心愿,于1990年8月,在四川峨眉山清音阁下方的清音桥畔修建了良宽诗碑亭。碑亭为日本亭式建筑风格,是一座圆形草顶的凉亭,亭的正中悬挂一匾,上书“中日诗碑亭”几个大字。诗碑亭的两旁,各立方形石碑二块:一块刻有良宽大师的肖像及其生平简介,另一块刻着峨眉山下桥桩东流图和峨眉山下桥桩来由。

  二、《瘗鹤铭》碑文

  《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瘗鹤铭》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崖石上,宋时被雷击崩落长江,后陆续打捞出部分残石,现存于江苏镇江焦山碑林博物馆内。《瘗鹤铭》书者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及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所书等说法。《瘗鹤铭》残石的最后一次打捞是在2008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专题片摄制组前来拍摄纪录片,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纪念良宽与《瘗鹤铭》的渊源、促进民间友好,在江苏镇江外办及日本全国良宽会的共同推动下,1997年3月28日,日本良宽吟诵瘗鹤铭诗碑落成典礼在焦山公园鹤园举行,日本全国良宽会56人出席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同日,“良宽·瘗鹤铭中日书法名家精品展”在镇江博物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