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通讯:战斗在日本地震第一线的中国外交官们
人民网特约撰稿人:蒋丰
2011/03/29

  

3月21日,程永华大使接受采访

      ●紧急紧急!一场中国外交史上罕见驻外使领馆协同作战、应对灾情、保护侨民的大规模活动也同步启动。

  3月11日,星期五。本应是一个普通的周末。

  午后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显得格外安详。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正要出发去东京新大谷饭店参加山东省的一个投资说明会。

  孰料,当他走下楼的时候,一场强烈的地震发生了。“我整个的感觉就是地动天摇,使馆的大楼好像跳跃起来一样。我前后五次驻在日本。其间经历了包括1995年阪神大地震在内的不知多少场地震,但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如此强烈的地震。”3月21日下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第10天的日子,程永华大使向记者这样描述他在地震发生瞬间的感受。

  程永华大使迅速回到楼上办公室,只见墙壁上的挂钟已经抛甩在地上,钟表上的指针就停留在2点46分。是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定格。强度9级的地震,不仅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也是世界地震史上排位第四的大地震!

  “震区在哪儿?受灾程度怎样?我们的侨民又怎样?”一连串的问号瞬时冲积在程永华的脑际。

  外交官的神圣责任感驱动着程永华大使立即指示使馆人员在第一时间调查基本灾情。但是,此时通讯全部中断了,使馆所有的电话既打不出去,也打不进来。程永华大使命令通过报话器与日本警方联系,警方回报:东京的公共活动已经停止,交通和通讯也暂时中断……

  震情非常严重!程永华大使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方案,并向外交部报告情况。

  这场“东日本大地震”的重灾区在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茨城县、福岛县、岩手县,那里聚居着3万多中国公民!获知他们的安全情况、提供有效帮助,成为“头等应急事项”。

  震情逐渐清晰。中国驻日使领馆展开了一场“总动员”。

程永华大使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前厅指导工作组工作

中国大使馆启动应急方案,设立4个工作组应对灾情

  程永华大使和孔铉佑公使、曲来璞公使等使馆领导经过商议,在使馆前厅作出决定“打破部门界限,集中联署办公”,尽最大量开通求助热线。很快,在使馆前厅成立了指挥部,布置了临时办公室。一张张桌子搬到这里,一台台电脑和电话搬到这里,一条条电话线延伸到这里,四部座机和两部手机的电话全部公布,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使馆妇女小组的随任家属也全部上阵……“从现在开始,我们要24小时全天候工作了!”

  从中国驻日使领馆的领区划分来看,宫城县和茨城县属于中国大使馆领事部的领区,福岛县属于中国驻新潟总领馆的领区,岩手县属于中国驻札幌总领馆的领区。

  几乎在中国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的同时,中国驻新潟总领事馆应急小组成立了,中国驻札幌总领馆也进入应急状态。其他几个总领馆则支援人员、物质,一起“参战”。

  平安、救助、同胞!此时此刻成为中国外交官的关键词。中国大使馆程永华大使、孔铉佑公使、曲来璞公使身先士卒,每天工作长达20小时以上。各总领馆总领事也积极行动,全力配合。一场新中国外交史上从未有过的驻日使领馆协同作战、应对灾情、保护侨民的大规模活动开始了。

  ●平安平安!大地震后的“电话大战”,把中国侨民与祖国亲属连接起来。而接线的中国外交官就像“拿着冲锋枪往战场上冲的战士一样”勇敢辛苦,但却是无名英雄。

  电话声声问平安,银线条条连亲情。或许,人们从来没有感觉过电话联系像今天这样重要。

  截至3月21日,中国大使馆发布了102期平安讯息,这其中包含着15035名中国侨民安全的消息。程永华大使告诉记者,“这15035人的平安信息得来不易。为了查找他们的所在,为了确认他们的安全,为了平息他们在祖国亲人的焦虑,为了一个人,至少要打出5、6个电话。有时电话不通,有时根据线索打到大学或日方的接收企业,已空无一人,或有人却不知结果。但是,我们馆员执着地一个一个电话追踪着、寻找着。”

  15035名中国侨民的平安消息,意味着驻日外交官在10天时间里接打了8万多个电话,平均每天8000多个、每小时300多个个电话,是多么密集的平安热线啊!分分秒秒传递着生命的佳音、传递着亲情的慰籍、传递着祖国的关切!

3月21日,程永华大使接受采访时谈到馆员们辛勤工作时十分动情

  “特别在3月11、12、13号那几天,我们接听的同志平均每两个小时换班一次。为什么两小时换一班?这两小时的电话不间断,两小时说下来以后,她们的嗓子都哑了,有时还要忍受一些不理解的怨言。即使是换班,她们也不能完全地休息,只能在中厅的椅子上坐一会儿,同时还要干一些其他的工作。我看着她们,就像拿着冲锋枪往战场上冲的战士一样,一拨换着一拨地上……”说到这里,程永华大使声音有些哽咽。

  在中国驻新潟总领馆,记者亲眼看见一位又一位领事在接听24小时值班电话。他们不仅要在馆内接,还要在开车奔赴灾区福岛县的途中接。年轻的张智浩领事随员幽默地说,“估计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不会影响到我,手机的辐射会在我身上产生效果的。”

中国驻新潟领事随员张智浩在福岛市避难地点确认是否有中国公民

  该馆陈明煌领事随员的夫人高昂从地震发生当天起就承担了接听24小时求救电话的任务。一天下来,她拿着话筒的手臂竟然肿了起来,热水敷过,第二天继续工作。她不知帮助多少人传递了平安讯息,却忘记给自己在国内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当家里把电话追过来的时候,埋怨她“家人早已慌作一团”的时候,她只能向父母撒娇抱歉,告诉他们“电话的另一头是一个等待我救助的生命,每接通一个电话就可能多救一个人”。前往中国驻新潟总领馆支援的中国驻福冈一位领事告诉记者,“我亲眼看着汤晓勤领事随员接打一个又一个电话,他这一天打的电话,肯定要超过他原来一年打的电话。”

中国驻新潟领事随员汤晓勤在接听着接连不断的值班电话

  在奔赴灾区岩手县的路上,中国驻札幌总领事胡胜才和商务领事杨立的手机频频响起。这一路上,只要是电话能够接通的时候,就是电话不断的时候。几十个小时下来,杨立领事居然在接着电话的时候累得睡着了。中国驻札幌领事刘志坚的手机电话绑定的是札幌总领馆的紧急咨询电话,就是这样一部电话,成为连接身处岩手县2966名中国侨民和他们在国内家人的希望热线。“从灾区打来的电话内容繁杂:没有证件、没有路费、实习生撤离前从日本雇主处拿不到应得的工资、询问撤离中国侨民的大客车等待的时间和地点……”刘志坚领事这样告诉记者。而蒋春雷领事则有这样的统计,地震发生一个星期了,热线电话的温度仍然不减,“仅从3月16日晚上10点到17日清晨6点,我就接了68个电话。”

  程永华大使的夫人汪婉从第一天起就坐到了查询电话机前,她介绍说,“我发现,使馆妇女小组的同志们在接电话时有耐心、有情义、有责任感。面对着国内亲属打来的电话,特别是许多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电话里面哭诉着‘我就这样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女同志们都尽力安抚,有的和他们一起落泪,有的时候一个电话需要接十几分钟,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中国大使馆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您找到孩子,国家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出国的孩子。”

中国驻新潟两位领事随员在福岛灾害对策本部了解中国侨民伤亡情况

  ●联络联络!一批又一批工作组艰难出征,为了救助危难中的中国侨民,他们把这些艰险劳累都置于脑后,堪称“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十万火急。道路中断,通讯中断,和中国侨民的联系中断,这一切中断都促使程永华大使和使馆指挥部当机立断——立即派出工作组。这一创新组合和工作模式在地震中发挥了“特别能战斗”的重要作用。

  地震发生当天的晚上11点,中国大使馆第一批工作组7人就出发前往灾区宫城县仙台市。

  中国大使馆领事部刘敬师领事临危受命,出任由领事部、教育处、办公室共同组成的工作组组长。他告诉记者,“当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我感到很吃惊,因为馆内还有许多比我经验丰富的同志。但是,我二话没说,只是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使馆安排我到哪里工作,我就到哪里工作。”

  几天后,记者在中国大使馆前厅的工作现场还见到正在忙碌的吕小庆参赞。他告诉记者,为了护侨,使馆陆续派出了几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是不论官衔资历,大家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救助救助”,让更多的中国侨民尽早脱离险境和困境。

  一路风尘,一路曲折。从东京到仙台350公里的路程,刘敬师领事率领的工作组的两部面包车整整开了19个小时。困了,他们只能在面包车上打个盹,因为沿途没有能够住下的地方。饿了,他们只能吃矿泉水泡的方便面。到达仙台以后,面对着震后满目苍夷的震区,他们立刻打着手电筒开始寻找中国侨民。就是这个工作组,整整在外面执行任务9天,创下了中国外交官在灾难情况下离开使领馆在外执行任务的记录。

程永华大使在迎接从地震灾区返回的大使馆工作组

  震后第二天,中国驻新潟总领事王华带领工作组前往距离福岛核电站只有30多公里的磐城市。强烈的地震破坏了路况,道路坑洼不平,车身几次被颠起一米多高。余震不断,让车子不得不时地停下来,有一次居然停在了桥上。途中,正好赶上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氢气爆炸,远远望见白烟升起,王华总领事把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这个时候,中国驻札幌总领事胡胜才更为焦急。震后,从札幌前往岩手县的所有飞机都停驶了,从札幌开车前往岩手县必经的津轻海峡的隧道也关闭了,唯一能走的轮渡码头也临时休业。胡胜才总领事指示馆员在网上监控交通情况,只要能走,随时出发。

  终于,3月13日中午12点,得到函馆港口恢复轮渡的消息。胡胜才总领事和杨立领事顾不上吃午饭,立即驱车4小时前往函馆码头,加油办好登船手续后在夜间10点抵达青森港。进入岩手县灾区境内,一片黑暗,一片死寂,那接连不断的余震让领事们“感觉头脑老是晕晕乎乎的,总是在不停地晃。”“这个时候,念头只有一个,就是尽快与在岩手县的中国侨民取得联系。”胡胜才总领事这样说。

  很快,消息传来,这次受灾最重的地方是宫城县北部到岩手县南部,地震带来的海啸冲击把这里许多地方荡为平地,而那里有许多中国研修生失去联络。程永华大使指示:一定要深入地震最重的灾区,由赵军武官担任组长的中国大使馆第二批工作组8人又上路了。

  紧接着,因为得到许多中国研修生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的消息,而且正在当地开展救援活动的中国救援队后勤补给出现困难,中国大使馆又派出了文德胜参赞为组长的第三批工作组。

  一批又一批工作组艰难出征了。在中国侨民的危难面前,为了给中国侨民带去“主心骨”,工作组的外交官们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置艰难于不顾了。

中国驻大阪领事季笑宇“押车”把救援物资送到新潟

  ●馒头馒头!救援物资雪中送炭,有心有情的中国外交官把灾难中积累的智慧用于救灾之中。

  3月17日下午,在日本新潟市东综合体育中心,记者看到大阪总领馆季笑宇领事与西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常务理事蔡南方开了整整16个小时车,“押车”送来的一车救援物资。

  说起这车救援物资,赶到新潟总领馆支援的中国驻大阪总领馆领侨组赵大为领事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来,地震发生以后,他被调往位于东京的中国大使馆支援工作。但是,很快,新潟总领馆告急:缺人!缺粮!程永华大使立即决定派赵大为领事等前往新潟支援,同时决定向东京华侨总会、横滨华侨总会寻求食品支援。但是,非常不凑巧,这些华侨总会里面从事食品销售的老华侨们都已经把食品援助出去了,此时手中没有存货。程永华大使当即说,“你把使馆蒸的馒头带一些过去吧。”

  就这样,赵大为领事一方面带着馒头匆匆上路,另一方面在路上安排了关西侨团援助物资的事情。

中国驻大阪领事赵大为在现场协助解决问题

  当记者向程永华大使求证此事时,他说,“确有其事。”原来,2004年10月新潟中越大地震的时候,程永华在日本担任公使。震后,程永华召集会议组织救灾,发现许多中国留学生、研修生等同胞被困在山里,没吃没喝。于是,他让使馆立即准备馒头和榨菜,并派工作组前往看望救助。当这些送到中国同胞手中的时候,一些人一看见馒头就落下眼泪。

  凭着这次经验,地震发生以后,使馆食堂就马不停蹄地蒸馒头、擀面条。因为蒸好的馒头要放凉才能装到口袋里面,一时间使馆的走廊里面都放满了馒头。每批工作组出发的时候,都带上1000个馒头以及方便面、榨菜、矿泉水等,一方面沿途自己食用,另一方面发给急需食品的中国侨民。

中国驻札幌总领事胡胜才帮助中国救援队解决食品困难

  说来还有一个插曲。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的第三天,也出现了食品短缺现象。这时,程永华大使立即指示在附近的中国大使馆工作组带着500个馒头前往支援,解决燃眉之急。

  灾难促使智慧产生。有心有情的中国外交官把灾难中积累的智慧用于救灾之中了。

  ●脱险脱险!为生命的名义撤离,并非是“撤侨”,给侨民的安危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在灾区,确认安全讯息,帮助侨民撤离,可以说是中国使领馆外交官们的两大工作内容。而后者的工作更为艰巨、复杂。

  许多报道把中国使领馆帮助中国侨民撤离灾区的事情称为“撤侨”。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当一个国家发生内战或者排外浪潮的时候,政府主导的侨民撤离活动可以称为“撤侨”;当一个国家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可以为自愿撤离的侨民提供方便,但此举不能称为“撤侨”。尽管如此,在新中国外交史从未有过的如此规模帮助侨民撤离的活动中,中国外交官们还是有许多出色的表现。

中国驻大阪一位领事在新潟避难点疏散中国侨民

  伴随着3•11大地震后海啸、核泄漏以及避难所内食品缺少等“次元灾害”的出现,3月15日,中国使领馆做出帮助自愿撤离灾区中国侨民安全离开的决定。

  侨心思归,渴盼安全和亲人。中国使领馆网站发出协助灾区侨民自愿撤离的消息以后,仙台临时安置点立即聚集了700多名中国侨民。但是,当时道路还处于中断状态,从东京调派的大客车一时难以抵达,只能从新潟调来5辆大客车。这时,在场的人情绪有些波动,刘敬师领事等人现场指挥,要求大家在困难的时候发扬中国人的美德,优先考虑孩子、老人和妇女,让他们先走。很快,大家互相配合,秩序井然。“我觉得,在关键时刻中国公民素质是很高的。”

  岩手大学有200多名中国留学生,其中还有20几名中国维族留学生,还有一名是孕妇。胡胜才总领事惦念着他们的安危。当他们许多留学生还在争论总领馆会不会来人看望他们,当他们在教室的黑板上写出“如何应对核泄漏的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胡胜才总领事来到岩手大学,安慰惊恐的留学生,鼓励他们“要体现出中国大学生的精气神。”

中国驻新潟副总领事宫晓冬在新潟机场安排中国侨民的自愿撤离

  中国驻新潟副总领事宫晓冬着急了。3月19日、20日、21日是日本的小型“三连休”。这个时候,还有几千名从灾区撤离出来的中国侨民生活在新潟市的三个临时避难所内。为了保护同胞们的权益,宫晓冬领事与日本当地入国管理局等方方面面谈判斡旋,苦口婆心说服对方要求他们特事特办,在最短的时间内派专员到避难所现场为灾民办理再入国手续,并且一遍一遍地恳求对方取消即将到来的三连休假期照常工作。对方终于被宫晓东副总领事感动,答应了中方提出的所有要求。这件事的成功,为接下来撤离灾民回国的行动节省了大笔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由于此次震情特殊,很多同胞的护照都在海啸来的一瞬间随着房屋一起被吞没了,而且还有中日组合的家庭的问题,所以在组织受灾群众回国时面对着很多棘手的护照相关问题。侨务领事红烨为此急得嗓子也哑了,震后他平均一天要做上百份护照签证。很多受灾地区的群众打来电话询问回国相关手续事宜,红烨领事每次都极富责任感地一一解答。

  就这样,从3月15日开始到21日,中国驻日使领馆倾力协作,一共帮助7600多名自愿从灾区撤离的中国侨民返回祖国。中国大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出参赞邓伟透露了这个数字。

中国大使馆工作组从地震灾区归来后接受放射量测定检查

  ●孤岛孤岛!中国外交官用帮助中国研修实习生撤离的种种行动,默默地演绎一个又一个震灾中没有孤岛的故事。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曾有这样的诗句:“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任何人的不幸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在灾难中没有孤岛,在灾难中倾情相助,中国外交官用帮助中国研修实习生撤离的种种行动,默默地演绎一个又一个震灾中没有孤岛的故事。

  中国研修实习生,可以说在日中国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按照日本“外国人研修实习技能制度”来到日本的中国劳动者,由中国派遣单位派出,经过日本的相关工会中介,然后进入日本企业“打工”。因此,也有人把中国研修实习生称为在日中国人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弱势”而成为这次日本3•11大地震中的“孤岛”。

  刘敬师领事介绍说:中国侨民从宫城县灾区开始撤离的时候,留学生来的比较多,还有一些就是华侨华人。他们相对来说掌握的信息比较快。中国研修实习生是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他们获得讯息的渠道相对较少,即使得到讯息以后也不能立即走人,还要与自己的老板、公司、组合进行协商。好在从撤离的第三天开始,研修实习生开始多了起来。

  说到这里,刘敬师领事深怀歉意地表示,由于中国研修实习生大多在比较偏僻的地区工作,道路遭到地震、海啸破坏,大客车无法通行,我们不能派车一一去接他们。只能是尽力给他们所在公司、组合的负责人打电话,请求他们派车把中国研修实习生送过来。有的时候,我们知道研修实习生要送过来了,就专门为他们预留下车辆。3月18日,也就是撤离的最后一天,预定开车的时间是下午4点,但我们得知还有一批研修实习生赶在路程上时,我们就延长一个小时,等到他们上车。这些研修实习生走的时候,都在车上流泪高喊“祖国万岁!”“中国大使馆万岁!”

中国驻新潟总领事王华在安抚中国侨民

  许多中国研修实习生在新潟市的避难所内忧心忡忡。她们这样提前回国会被当成“毁约”,不但拿不到工资,还要赔上当初交给国内劳务公司的押金。她们当中的许多人还是身无分文。记者亲眼在避难所内看见刚刚到日本18天的几名中国女研修生在呜呜地哭着。面对这些,中国驻新潟总领事王华动情地说:“我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大。这些灾难要是发生在他的身上,他可能还不如这些女孩子镇定。这些孩子我管定了!”。王华总领事当即决定所有没有钱的研修生都和航空公司签订借条,钱回国后再还!

  新潟总领馆的申庆祝领事在避难所看到在渔场工作的中国研修实习生们为了逃命直接穿着作业雨靴跑出来,二话不说统计了他们的鞋码,派人买了十几双旅游鞋送到他们的手里。

  迎接中国侨民的大客车开到福岛县郡山市政府门前,新潟总领馆接到在南相原市和田村的中国研修实习生的求救电话,她们没有交通工具,希望派车来接她们。谁料,因为这两个城市距离福岛核电站比较近,驾驶大客车的日本司机不肯前往。这时,申庆祝领事和他的妻子钟发丽领事主动请缨作战,他们表示:“都说受到核辐射后就没有办法生小孩了,我们已经生过小孩了,让我们去接这些研修实习生吧。”站在旁边的年轻独身的路达明领事随员抢过电话来表示:“我年轻,我不怕,我要去接他们!”就这样,我们的三位领事开着总领馆的小车,几次深入危险地带,把滞留在那里的几十名中国研修实习生接了出来。3月17日,记者在新潟机场目睹了这些中国女研修实习生拿着手写的“祖国万岁”字幅,含泪要求和前来送行的王华总领事合影留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中国驻札幌总领事胡胜才在灾区安抚女研修实习生

  胡胜才总领事深入岩手县灾区后,“最想看望的就是研修实习生。”他到一个一个避难所里面确认是否有中国人。在大船渡高中避难所,他看见一个地方有20多名女孩子,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就上前试着用中文问:“你们是中国人吗?”谁料,这些女孩子刷地站起来,灿烂地笑着围了过来。当他说出“我代表中国驻札幌总领馆来看你们”的时候,这些女孩子一下子哭了起来,她们就是在当地工作的中国研修实习生。

  大地震发生后,这些中国研修实习生都是穿着单薄的工作服跑了出来。几天来,她们在惊慌中度日,撕心裂肺般地想念着国内的亲人。“先给家里报一个平安吧,你们把名字和联系电话都写下来,我马上给你们在国内的亲属打电话,我们会把你们接出去的。”事后,胡胜才总领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日本岩手县撤出的700多名侨民中有600多人是中国研修实习生。”

  ●亲情亲情!中国外交官们不仅对侨胞展现大爱,自身也演绎着非同一般的亲情之爱。

  世间亲情在,不仅在亲人之间,也在同事之中。3月15号中午前后,刘敬师领事接到馆领导的电话通知,向危险地方派遣工作组成员的时候,一位刚刚从大学毕业进外交部后到这里来的同志不要派出去。原因是他还年轻,还没有结婚、没有女朋友。作为工作组组长,刘敬师领事向馆领导保证服从命令,他心中更涌起一股热潮,因为在这样危急的时刻,馆领导对一位年轻的外交战线的新兵有着如此浓浓的爱!

  新潟总领馆红烨领事在震后第三天冒着危险奔赴福岛重灾区,看望当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天黑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女儿担心爸爸在灾区有危险,在家吓得直哭,由于刚来日本还没有手机,联系不上爸爸,妈妈又因为帮忙领馆的工作跑来跑去,于是,孩子一个人骑单车跑出去找公用电话。就在这时,红烨领事夫妇刚好赶回家,发现女儿不见了,妻子当场差点吓得昏过去。

  同样是在新潟总领馆。汤晓勤领事随员在地震发生的7天里面几乎没有回过家。他家中有妻子,还有一个只有20个月大的女儿。当大家都劝他先把女儿送回国时,他说“顾不上了”。但是谁都看得见,每次提到妻女时,他都会马上眼圈一红,“我对不起她们”。中国研修实习生身上没有一分钱,汤晓勤领事随员捐出现金为她们买机票。因为地震后多次用自己的钱垫付,他已经无力支付家计了。

  汤晓勤领事随员的夫人周幸芝善解人意体贴丈夫,怕自己的一个电话打过去耽误丈夫的工作,经常一个人偷偷在家哭。国内的公公婆婆年岁已高,看了新闻担心自己的儿子,不断打过电话来问,周幸芝不仅要独自面对丈夫不在的无助,还要承担起安慰公婆的重任,看着怀里的女儿已经会叫“爸爸,爸爸”了,周幸芝在自己的博客上给丈夫写了一封信,题为《你会遵守诺言的,是吗?》,倾诉了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和牵挂。

  刘敬师领事接到任务出发的时候,没有顾得上和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见面。夜晚,当女儿问起爸爸在哪里的时候,刘敬师已经在路上了。

  这样的故事,太多,难以一一记述;这样的亲情,太浓,演绎人间大爱。

  一路采访下来,记者心中充盈着感动的涟漪。一篇报道写毕,记者感到挂一漏万。一场罕见的强烈地震袭击日本,也让数以万计的中国侨民看到了祖国的外交官。肩负重托的中国驻日使领馆外交官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谱写出“以人为本”的感人乐章,诠释了“外交为民”的崭新理念,是中国外交战线新一代“最可爱的人”!